本科生教育

濟南大學本科教育始于1978年,經過30余年的發展,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2012年,共設有本科專業86個,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3個,省級校企共建專業9個。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個門類,形成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專業體系。其中文科專業總數46個,理工科專業40個,在校本科生30000余人。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堅持本科教學工作的基礎地位,牢固確立人才培養是根本任務、質量是生命線、教學是中心工作的理念,不斷加大教學投入,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建校65年來,先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6萬名各類人才,畢業生因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和實踐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2012年,濟南大學順利成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以此為契機,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和畢業生就業情況,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建立本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更好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學校共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校級品牌、特色專業32個。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秉行“培養、引進、激勵、保障”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有關政策,建立健全優秀人才的培養支持體系,打造了一直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
學校把加強課程建設,擴充課程資源,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以濟南大學課程中心為平臺,充分發揮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課程資源共享。同時,進一步完善精品課程、優質課程、達標課程建設體系。2012年,1門課程入選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名單,12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課程建設體系和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大力加強通識教育,不斷創新通識教育形式,先后創辦了全校性通選課、“濟大論壇”文化素質講座、書院式經典閱讀、大學生名著導讀計劃等通識教育形式,全校性通選課課程總量360余門,年提供課程容量70000人次。
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工作,不斷完善“一體化、全過程、分層次、多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育人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工程的全過程,積極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建設,切實保障了實踐教學質量。
學校注重教學信息化建設,構建起統一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建立了開放的信息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截至2012年,濟南大學課程中心網絡平臺擁有服務器3臺,存儲陣列1臺,并實現和正方教學管理系統、校園數據共享中心的數據聯動,自動同步各類教學相關數據。建成課程網站560余個,信息化教學資源基本覆蓋全校所有課程,95%以上的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或網絡教學資源。
學校一貫重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一二三四鏈型閉環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推進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建立了領導干部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員聽課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教學質量監督體系,通過多種形式對教學活動進行監督,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
更多信息請訪問:教務處網站